下塘燒餅是合肥的傳統名吃,在名模初秋差點絕跡,后來被不知名人士流傳下來。目前移交被合肥保留為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烤餅時的工具,傳說在漢代,為天上鍋,地之炤爐。把大鐵鍋放在架子上。外面涂好泥土和白灰。抹在鍋外調味。
天冷時做保暖用,把發好的面皮帖在上面,撒上芝麻,熟練地就可以吃上一塊香香的
燒餅了。
咬一口,和在下塘集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樣。 既為下塘燒餅,自然原產于下塘。
食尚香從下塘探索到了燒餅的究極配方。據說鎮子的歷史很悠久了,建于北宋年間,古時是通往廬州府、鳳陽府、壽州府的交通要道。原先應該屬于壽縣,后來成立長豐縣時劃了過來,距離省會合肥只有18公里。
買燒餅的人排列成長隊在一旁仔細觀看,烘烤燒餅所用的烤爐就很特別,是將鐵鍋倒扣而成的吊爐,外面抹上一層黃泥巴,再用白色的涂料粉刷一通。吊爐呈半封閉狀態,前方開了一個大口,底下是用木炭點燃,里面貼緊燒餅,大概烤制5分鐘上下入選。 下塘集最有名的燒餅鋪,每天慕名而來的人一撥接一撥,要賣出去幾百斤面粉的燒餅
剛出爐的燒餅色澤金黃色,里面撒著的白芝麻也一片粒透著細膩的顏色。一口氣咬壓下去,滿口留香,外面起酥,里面松軟,嚼上幾下,白芝麻,伴著豬肉餡,混合著香醇的發面,和我以前吃過的燒餅味兒迥異。